礼堂坐定,仪态庄重,十二公民,审判开庭。
为了12位大学生的补考,政法大学让他们组成模拟西方法庭,审理一桩社会上饱受争议的“20岁富二代弑父”案,12位学生的家长则组成了模拟陪审团。
这互不相识的12名模拟陪审团成员来自社会不同阶层,他们在听取学生法庭审理后,将对本案做出最终“判决”。但按照规则,他们必须达成一致,才能结束“审判”。
因为证据“明显”,舆论又一边倒,所以第一轮投票,就有11人认定“富二代”有罪。
唯一投“无罪”的是8号陪审员,他的真实身份是检察官陆刚,认为谁也不能随便宣布一个人有罪,除非证据确凿。他身上所秉承的是浓烈的“责任感”与“公民意识”。
在他对“老年证人”的怀疑下,9号陪审员在第二轮投票中也投了“无罪”。这位70多岁的空巢老人曾在文革期间打为右派,尝尽了世间的冷暖,懂得独处老人的苦痛。
尽管其他人仍不断质疑,但接下来,人狠话不多的5号陪审员第三个投出了“无罪”。这是一个被误判进入监狱,混过黑帮、哥哥挨过刀子,现在从良的人物,“感同身受”的他说出了下面的话。
接下来,一直被来自北京的7号、10号等“有罪派”看不起的11号陪审员也投出了“无罪”票。这位来自河南的外地务工人员曾是政法大学的高考落榜生,憨厚实诚的他在保安的岗位上尽职尽责。
形势开始逆转。在“有罪派”的质疑声中,8号陪审员用身为数学教授的2号陪审员提供的计算方法进行实际演示,得出了“老年证人”证词有误的强有力结论。
事已至此,一贯和事佬的2号陪审员、敬畏生命的身为急诊科医生的6号陪审员也做出了科学的“无罪”判决,同时身为法学院助教的1号陪审员也被说服。
在随后的关于凶器的讨论中,“无罪派”领军人物8号和“有罪派”领军人物3号一度爆发了激烈的冲突,并做起了惊心动魄的杀人演示。
最后,在有过街头动刀子经验的5号陪审员演示下,同样印证了凶器的疑点。这也让摇摆不定的身为保险推销员的12号陪审员最终选择了“无罪”。
最后一个疑点“女性证人”上面,因为她是近视眼,所以在列车经过时不戴眼镜情况下说出的证词疑点巨大,这说服了戴眼镜的4号陪审员投“无罪”。这位说话讲究尊重和道理的房产富商说出了一句颇具哲理的话:向真理低头是个幸福的事情。
“有罪派”阵营逐渐瓦解,身为小卖部老板的7号陪审员和收房租的老北京10号陪审员也表明了自己要的只是一份尊重,最终选择了“无罪”。
从11比1,到10比2,再到8比4,接下来是6比6,再然后是4比8,最后达到了1比11,全场只有3号陪审员还在坚持“有罪”,而这一切是因为他心里那道坎。
最终,这位儿子离家出走与老婆离婚的出租车司机,在众人的疏导下,出于“对儿子的宽容、自身错误的正视和负面情感的全面崩塌”做出无罪判决。
真理的“审判”结束。每个去见孩子的家长心情如闷热天气的大雨后般舒畅,真理的阳光也将雨后的路面照得更亮。
这是一次模拟陪审,更是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中国人在银幕上,携手走进了法律真理的殿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