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专稿 “我早上起来刚下了的APP,现在很多国产片都只能在那上面看。”导演韩延看到小电君拿出麦标时,主动打起招呼。“所以之后的采访在上面也能看见吗?”
因为韩延忙着《动物世界》的宣传,这次的专访时间拖了很久才定下来。
6月16日凌晨5点,韩延第一次在电影院看完《动物世界》的成片,距离当天首场媒体放映差不多还剩5个半小时。与此同时,影片还将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影片,在当晚进行另一场大型放映。
6月17日,韩延上午参加完一个商业论坛,晚上又准备大型商业晚会活动。两场活动的空隙之间,一直在陆陆续续准备媒体采访。
几场活动之后,他便匆匆离开上海,赶往其他城市继续电影的路演宣传。而剩下的专访都排在了6月22日。
采访那天,上海下着雨,韩延前一晚刚从路演城市赶回来,此行主要是为亚洲新人奖闭幕活动做颁奖嘉宾。当天一早,他便跟着组委会安排,进行了晚上活动的简短彩排,紧接着便是一波媒体采访。当结束我们专访之后,一旁工作人员便起身过来,提醒导演下午的具体工作安排。
这位80后导演,真的很忙。
作为近年来最炙手可热的商业导演,一直被放在新生代导演行列之中。“其实,我一毕业就给电影频道写了很多剧本,后来还拍了几部电视电影。”韩延的这段经历很少被提及。实际上,在过往的作品履历中,他已经拍摄过8部长片作品。
不过,大家真正认识他,则是《滚蛋吧!肿瘤君》。这部作品更是被当年选为代表内地参加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影片。
韩延似乎和上海国际电影节非常有缘分,新作《动物世界》被选为了本届电影节开幕影片,6年前,他凭借第一部院线作品《第一次》,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传媒关注单元上,拿下了最佳新人导演。或许很多人不知道,上一部作品《滚蛋吧!肿瘤君》当时也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做了一场简短的试映。
如今,韩延可以说在这个圈子里站住里脚。《动物世界》首款预告出炉时,没有主打李易峰,没有主打奥斯卡影帝,而是打出的字卡是——“《滚蛋吧!肿瘤君》导演”。
在上影节的一商业论坛上时,新浪娱乐的总经理讲道,韩延导演微博只有十几万粉丝,但是他过去30内的微博阅读量高达千万量级。韩延则一边笑应,那是发物料的缘故;就连在首映发布会上,主持人也改称他为“流量导演”。
那么,这个“流量”到底是怎么养成的呢?
做导演之前想当作家
韩延出生在山东济南的一个小县城。如果硬要说艺术渊源,那只有一个从小学画画的父亲。父亲年轻时候还参加过艺术高考,但是因为是家中长子,加上后来工作等原因,艺术道路也就不及而终。
那时候,父亲并不支持韩延学艺术。“觉得艺术竞争太激烈了,没有什么标准,担心我工作没前途。”虽是这么说,父亲年轻时期的乐器也一直没有丢掉,所以韩延时常跟着父亲把玩,八岁的时候,便已经学会了打鼓。
其实,在韩延立志当导演之前,他梦想是成为一个作家。可是现实总是充满了荒诞,在初中之前,韩延甚至连作文都没及格过。可结果,到了初中,他却拿了地方上的作文比赛的奖。从那之后,韩延就想着在文学道路上怎么走得远一些。
不过,和当时很多男生不一样,武侠文学并没有影响韩延太多。相反,韩延痴迷像《小说选刊》《收获》《十月》之类的杂志,同时也喜欢欧·亨利、马克·吐温这些外国作家。那时候的他和周边同学的读书品味总有些不同,用现在的话来说,就一文艺青年。
再后来,韩延在老家的新华书店买了第一本和电影相关的书——《电影导演的技术与艺术》。一开始,韩延并不明白电影导演和电视导演有啥区别,甚至不了解什么是第五代导演和第六代导演。他就开始跟着电影杂志学,直到现在,在他的书柜里,当年的电影杂志还占据半壁江山。
就这样,他逐渐对电影产生了浓重的兴趣,除了看书,还开始在县城上的碟店找片子看。那会儿差不多是97年,店里也没什么特别多的文艺片,普遍都还是一些相关警匪片、动作片。
宁浩的成功是一种启示
2000年,韩延考上了山东艺术学院表导演专业。后来毕业之后,韩延拍了自己的第一部短片——《五好差一好》。那会儿特别简陋,剪片子还是用金山毒霸剪的,“它只能精确到秒,所以整个片子就非常的low。”
但也是这部短片开始了韩延的电影之路。同时,也因为当时山艺的老师是中戏毕业的,这间接的让韩延对中央戏剧学院有了特别的情愫。立志当导演的韩延,随后便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的导演专业。
在中戏期间,韩延一直保持着作品的输出。那时候拍摄了短片《永不消失电波》,还入围了北京大学生电影节。班主任何可可曾说,“全班25个学生,可以分为8个等级,韩延一个人是第一等级。”
2006年,对于韩延而言是最特别的一年。他拍摄的毕业作品《套子》还得了各种的赞誉,甚至还被带去了戛纳国际电影节展映。同时,他还拍摄了长片处女作《我把初吻献给谁》。
同年,宁浩导演作品《疯狂的石头》成了电影市场上的最大黑马。在此之前,韩延就已经看过宁浩早期拍摄的文艺片《香火》、《绿草地》以及学生时期的短片。而《疯狂的石头》的成功,也让韩延逐渐开始有了市场意识。
之后,韩延就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类型片的模式,也逐渐训练自己在类型片拍摄上的规范把控。他把这种思路用在了之后的各种作品中,甚至包括2007年拍摄的主旋律电影《天那边》。
努力是一方面,机遇也是不能少的。2008年,韩延得到曾志伟的认可,参与了电影《摊开你的地图》的拍摄——这部电影改编自台湾电影《九降风》,当时由于曾志伟太喜欢该片,便买下了版权,交给内地和香港两个团队同时开发。
因为这些作品和合作,2010年,韩延有机会接触到了安乐影业的老总——江志强,拿到了《第一次》这个命题作文。这一次的合作也为他对类型片拍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。其实,刚接触香港团队时,韩延并不太适应,还一度去找江老板“吐槽”,觉得整个制作班底不够灵活。
在之后每天的磨合中,他才逐渐摸透香港团队的拍摄套路,这种套路是有章法可循的,也是这种章法使得香港电影能成为一种电影工业。有了《第一次》的成功合作,也促成了江志强和韩延后续在《滚蛋吧!肿瘤君》中的合作。
观众对电影而言非常重要
如今,《动物世界》的好口碑也让业内越来越认可这位80后导演在商业类型片上的拓宽。其实,早在《第一次》中,韩延就开始尝试多类型的融合,尤其到了后期的《滚蛋吧!肿瘤君》中,熊顿的幻想桥段也算是影片的一大亮点。
对于未来的计划,韩延还是打算将多类型融合的模式进行下去。韩延非常清楚,“电影当成一个产业的话,类型片肯定是支柱。”当然,之后创作的计划暂时还是将《动物世界》拍成三部曲。
但与此同时,其他本子也不断送上来。这些本子中存在很多同质化的内容,但是他也愿意从中找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。
当时《滚蛋吧!肿瘤君》的出现,就是打破了原本的创作规划。但是每次这种意外,对他来说都是一次冒险。既然是一种冒险,一切都是未知的,这才是“是做电影最刺激的部分”。
韩延对电影市场的了解,不单是在类型片制作上,他还把目光放在了观众身上。“中国观众是全世界最特殊的一批观众。”这也和韩延自己的经历有关系,他从小看很多的香港警匪动作片,也看很多青春片。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是他最爱的一部青春片,甚至一度能背诵全片台词。
直到现在,他也看漫威电影,喜欢诺兰的电影。这些观影爱好不仅于他,更是对于大部分的中国观众而言。“他们太了解类型片的套路了。所以我们要做,就要做有中国特色的类型片。”
“这样的创作才能为观众找到一个平衡点。”在自己的创作中,抛开创作者的思维,丢掉导演的自恋,尽可能站在观众角度去考量一部影片。“如果没有观众,你就是在照镜子,或者是在做一个行为艺术,你都不能说,你是在进行一场戏剧。所以无论是做什么类型的电影,我觉得都是要考虑到观众的感受。”
在采访的最后,韩延也聊到了之后很多想法,除了在工业化道路上再多一些拓宽,在题材上也会尽可能多一些选择,“人生阅历各方面,也积累了一定程度,我觉得也可以去拍一些那种人文关怀的一些电影。”